降到1%的利润率,会是小米汽车的杀手锏吗?

2023-06-18 11:41:24
来源:爱卡汽车网


(资料图)

近期传出一些与小米汽车相关的消息,其中不乏猛料。据说雷军已经说服董事会,小米汽车在硬件方面的整体利润率将不会超过1%,后期盈利依靠软件服务与周边生态体系。小米此前在18年发布手机的时候提到了以后每年手机与生活消费产品等硬件业务净利润不超5%,就算超过也将以合理的方式返还给小米用户,在此之后,小米也确实履行了这一承诺。如今,来到汽车行业,这个做法确实也很小米,算是一个常规操作,在科技产品上面,这一招数在市场上很能打,但是放在汽车圈还能否奏效?此前有品牌也说过这样的话1%利润率这句话在汽车圈并不是小米第一个提出来,而且这个数据放在如今的市场上能不能起到关键性的购车指导因素,其实还是一个未知数。此前和创新能源的前身广汽蔚来在发布合创007的时候其对外公布了BOM清单,三电、车身架构、智能网联系统等成本均直接摆在了消费者的面前,最终厂家的定价也仅是一台车赚3000元左右。但是市场的反响并不像预想的那样,因为虽然其利润率低,但是整体的售价放在市场当中并没有十足的吸引力,毕竟定价来到了30万区间,相反其卖得好的则是后续所推出的价格更亲民的产品,由此,最终会不会让消费者买账,是一个综合的考量。所以说,小米汽车进入到市场当中后,消费者层面一定会希望像当初其发布手机那样,直接从售价上面给到一个惊喜的售价,而此次雷军所提到的利润率在消费者的关注层面,是要放到后面的位置。再有一点就是现在的整个行业层面,会发现近期发布的产品都会在价格上面做文章,而且消费者对于定价的预期也一次比一次低,尽管说这种现象并不能够被称为行业健康发展的体现,但是淘汰赛阶段,谁都想活下来,眼看对手出招,自己不接就是等死,搏一搏好歹还会有希望。在这种趋势下,小米估计也是想提前释放一下关于这方面的信息,来给关注其品牌的消费者一些信心。这毕竟也是一个传递出要给产品一个低定价的信息。这个时候其实可以换一种角度来看这件事情。对于小米来说,造车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几年前独立造车就很难,现在的大环境之下更是难上加难。如果小米还是用传统的那一套去和市场讲自身的硬件怎么怎么厉害,软件怎么怎么优秀,那可能很快这个声音就会被市场埋没,因为不是只有你会讲,而是大家都会讲,而且一个比一个讲得花哨。但是这时候抛出一个数字,再结合品牌自身传统的内涵,这其实就让消费者眼前一亮,如果说这是雷军卷市场的一个做法,倒不如将其理解为一个新的营销方式。软件盈利的发展空间有多大硬件不赚钱,肯定就需要别的方面来填补,前面也提到了小米要靠软件与周边生态作为主要的盈利方式。那么对于小米来说,这一点的前景是否比较光明?首先需要明确一点,靠软件来实现盈利的基础是要有数量的保证。从目前新势力品牌的年销量来看,目前还是没有能够和那些传统车企去掰手腕的,平均一下如果能够做到年销十万其实就是一个比较不错的成绩。卖车想要实现智能科技产品的那种销量量级显然是不太容易得,毕竟产品的属性完全不同。其次是软件这项长期收益能不能维持住,目前汽车行业当中靠软件赚钱做的比较好的就是特斯拉,FSD曾经选装率比较高的时候接近了百分之五十,但是两年左右的时间之后,这个数据下降到了百分之十左右。但是特斯拉是能够接受软件不挣钱的,毕竟其搞这么多价格战之后,利润还能维持在20%左右,属于既有量,也能控制成本。国内的很多品牌也在采用这一模式,不管是软件服务还是周边生态等,都做成一个选装包,这样的好处就是让自己的产品入门价格进一步下探,但是对于国内的消费者来说,他们更关注的其实是价格的下探,而对于一些付费项目的感兴趣程度,相对来说较低。在此前小米官宣造车的时候其实也着重提到了自身的智能驾驶业务,当时其目标还是比较远大的,对此也有人提到过小米作为科技企业能不能将这种自动驾驶作为自身向外出售的一个盈利手段,就像百度那样。从现在的发展来看,这条道路正在逐渐变窄,很多时候传统车企并不会将此作为宣传的重点,但是通过近一段时间的实际体验则会发现这些品牌属于闷头搞事情,很多传统车企在智驾的体验上做的非常出色,并不输这些主推这方面的新势力品牌,而且基本上大多都实现了这一技术的自给自足。再有一点就是软件层面的先发优势,现在很多车企或是车企旗下的自动驾驶相关企业其实实在很多年前就开始了布局,从规划、研发、测试到现在的落地已经经历了比较长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当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数据量的积累。像对于道路数据的采集、自动驾驶测试里程这几方面对于后续的使用有着比较大的影响,像现在很多品牌已经将其量产,那么量产后,系统在实际道路当中所采集的数据以及对于自身模型的分析优化显然会让其在后续有着更快的进步与提升。后续小米在软件方面比较占优势的地方应该就是智能座舱与周边生态的整合,现在能做到科技企业自己整合的只能座舱基本上就是鸿蒙和魅族,可能也有芯片制造厂商推出公开版本,但是国内用户对于本土化其实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小米在智能移动设备相关产业深耕多年的积累能够为其确立一定的优势。必定要卷小米造车如果最终能走向市场的话,按照小米的风格,必然是要走性价比路线,并且卷得其他厂商会很难受,从现在雷军给出1%利润率这件事情上来说,其也是有比较坚决的决心。不管这件事从现在的角度来看是否理性,雷军能否在汽车行业重现小米模式,确实是一个值得期待的事情,毕竟现在行业与市场变化太快,没什么规律和套路可循,最后一次创业不拼一下,谁又会知道结果如何呢?【iDailycar】

[责任编辑:]

为您推荐

相关推荐

内容举报联系邮箱:58 55 97 3 @qq.com

沪ICP备2022005074号-27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Copyright © 2010-2020  看点时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